打破招聘中的985、211门槛,难在哪?全国人大代表尤政建议加快实施高校分类评价改革
消除就业歧视的打破大代话题始终是两会热点之一。近日,招聘中的政建全国政协委员、门槛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难全现在一些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国人革就其毕业院校采取985、表尤211大学排序的议加方式进行,这并不合适。快实
杨成长认为,施高大部分毕业生来自普通高校,校分大学排序依据的类评是高校综合实力,特别是价改科研能力。所以,打破大代采取高校排序的招聘中的政建方式招聘阻断了很多尤其是从农村、从基层出来的门槛大学生向上发展的通道,应打破简单以985、211大学为排序方式作为招聘标准。
一些企业和单位在招聘时以大学作为招聘标准,这是否涉嫌歧视,其实讨论已久。并且,相关部门也出台过一些针对性的纠偏政策。比如,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明确要求,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
但这一要求只限定于教育领域,并且也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时至今日,不少高校在招聘教师时,仍明确要求博士毕业生的第一学历为985、211。以至于相关部门不得不多次强调,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
就此而言,杨成长委员的建议还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事实上,杨成长所在的金融行业,恰恰是“学校歧视”比较突出的领域之一。网络上就流行很多关于金融圈毕业院校鄙视链的说法。他提出该建议,想必也是有感而发。
针对企业和单位招聘中拿985、211学校作为硬性标准的做法,到底是否属于就业歧视,社会也有不同看法。打破以学校论英雄、不拘一格降人才,给更多人平等的就业机会,这一点所有人都会认同。但也有人认为985、211学校的学生,一般学习能力强,这本身也是一种硬实力,它与歧视关系不大,而只是用人单位的择优录取。
另外,还涉及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是,要求企业和单位不再亮明985、211的招聘标准,似乎并不难,难的是,如何防止招聘方对名校毕业生的实质性偏好?二是,将学校作为招聘标准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企业筛选人才的范围,如此大大提升了招聘效率,这背后其实有着市场理性在发挥作用。
用人方具有名校情结,乃至习惯直接公开按学校选人,这一现象在全球都有一定普遍性,背后确实有复杂的现实原因。所以,从现实层面来看,按学校出身招人的风气,当然不该被鼓励,但如果仅是硬性要求所有企业和单位招聘不再公开亮明学校标准,其给就业公平带来的实质性利好,可能并不明显。
有没有一些更值得努力的方向呢?比如,如今的大学教育已经越来越转向大众化,但985、211的学生相对还是被寄予更多不同期待。这意味着,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侧重点理应是有所不同的。但实际上,如今的高等教育体系,不同学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多种方面,都是明显趋同的。
这就导致,相较于985、211毕业生,更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比较优势,并不显著。这不仅导致就业竞争上的“内卷”效应更突出,进一步放大了名校光环,从而强化招聘方按学校择人的偏好,实际上也影响到了各类人才的人尽其用和企业需求的更好满足。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就建议,加快实施高校分类评价改革、加快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融合创新模式,如进一步完善高校有关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和激励各类高校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重视市场导向在高校特色和分类发展中的作用,改变评估结果与资源分配的单项传导。这些都利于让更多不同类型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在市场中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而不是完全在一套标准内竞争。
此外,985、211的高校评价体系发展到今天的“双一流”大学评价机制,实际上也进一步照顾到了一些综合实力不算突出、但有特色学科的高校。可以说,“双一流”的评价体系更包容和多元了。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更具针对性的办法,引导用人单位招聘标准的与时俱进,给予更多人才公平竞争的机会。
也就是说,解决好市场选人机制和大学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问题,不仅仅需要市场端的觉醒。
回到价值观的层面来看,倡导各类人才公平竞争,尽量减少因为学校等“出身”区别带来的就业歧视,始终是值得努力的大方向。这里面,公务员、教师、国企等带有公共属性的单位和企业招聘时,尤其有必要树立积极的示范。
目前,国考招录是做得比较好的,其对报考者的毕业学校没有要求,只要符合基本的学历、学位、专业等标准,就可以报考。但在事业单位、国企招聘中,明确将学校作为第一标准的做法还不少见,像一些街道办的招聘都明确要求,报考人员要“具有985大学全日制本科学历”。这种做法,明显就放大了按校择人的倾向,不该被提倡。
(责任编辑:时尚)
-
北京通州:针对城市副中心重点工程多的特点 加大工地疫情防控日常检查
今天11月23日),北京市召开第422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通州区委宣传部部长汤一原介绍,11月23日0时至15时,通州区新增28例确诊病例,临床分型均为轻型,无症状感染者47例 ...[详细]
-
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被称为信息时代的爱情节日,其谐音被情侣们赋予“我爱你”“我愿意”的意思,因此又被称为“结婚吉日”“表白日”。这两天,情侣们常通过手机或网络表白、送红包等。恋爱关系是成年男女 ...[详细]
-
今天5月18日)上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5月17日,我市新增96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75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可点击查看)。96例本土确诊病例中,40例在 ...[详细]
-
数十亿“家底”砸入,百亿私募纷纷“危机式跟投”,谁在主导这场空前自购潮?
百亿私募大佬们真的“拼”了!资事堂获悉:截至4月中旬,宏观策略私募凯丰投资持有自家产品的金额高达10亿元人民币,占到当时这家机构受托资产规模近6%。这几乎是业内金额最高的私募机构自购持有)金额了。由于 ...[详细]
-
深交所再问国立科技27岁新实控人背景:其父母是否参与交易 是否规避市场禁入?
11月21日晚间,深交所就SZ300716,股价16.13元,市值25.81亿元)拟变更实控人事项,发出第二封关注函。两周前的11月9日,国立科技曾发布公告,通过股权转让和表决权委托,褚一凡将成为公司 ...[详细]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联合公布《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以下简称“四部门”)启动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工作,分两批次遴选确定了26个试点项目,并给 ...[详细]
-
近日,湖北十堰。收废品男子柯某从酒店回收空酒瓶,用输液管将15块钱3斤的低档酒灌装进空酒瓶,包装成品。民警抓获柯某,在其窝点查获大批假酒案值近3万元,案件在侦。 ...[详细]
-
本刊记者/倪伟今年是舞蹈家杨丽萍从艺第51年。4月28日,她发布了一条18分钟的视频,自述50年从艺感想。说到第14分钟时,谈及疫情,她突然哽咽着说,已经解散了《云南映象》团队。“整整两年了,两年多, ...[详细]
-
三甲医院医保飞检曝出重重问题 原院长涉嫌受贿3000多万,心内、骨科成监管“风暴眼”
来源:华夏时报华夏时报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医保飞检风暴将触发对过度医疗、商业贿赂等一系列问题的整治。近日,大型三甲医院——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下称“昆医大二院”)被曝出重重问题。中央纪委国家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庞静涛据滁州在线消息,5月17日,安徽省滁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召开会议传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商品房销售管理工作的通知》,自6月1日起正式执行。通知要求,鼓励开发商自销,开发企业不得委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