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焦点 >>正文

乡村治理各项满意度调查中,乡村法治得分最高!北京咋做到的

焦点429人已围观

简介2021年北京市农村居民对乡村法治的满意度达96.8%。在市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北京农村居民对乡村治理各项满意度调查中,这项指数居于首位。这样亮眼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法治乡村建 ...

原标题:乡村治理各项满意度调查中,乡村乡村乡村法治得分最高!治理最高咋北京咋做到的各项

2021年北京市农村居民对乡村法治的满意度达96.8%。在市统计局发布的满意2021年北京农村居民对乡村治理各项满意度调查中,这项指数居于首位。度调得分这样亮眼的查中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

《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2020年4月,北京市司法局联合中国政法大学针对全市法治乡村建设情况,法治尤其是北京586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建设情况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乡村乡村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复核评估。治理最高咋

在调研和自评自查基础上,各项市司法局研究起草了北京市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满意2020年9月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正式印发《北京市加强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度调得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未来三年的查中法治乡村建设提出了完善涉农领域立法、推进涉农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法治强化乡村司法保障、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加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和平安建设机制、深化乡村依法治理、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等八方面具体任务,共涉及全市30个部门及相关涉农区,明确要求2020年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覆盖率达到15%,2021年达到20%,2022年达到30%。

《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后,市委依法治市委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进行专题部署,各涉农区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手抓增量提升,推动全市逐年完成增量任务目标;一手抓存量管理,确保全市法治乡村建设整体同步推进。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命名“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797个,其中65个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到2021年底,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覆盖率达到22%,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

将普法宣传融入基层依法治理

北京市司法局将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纳入全市普法依法治理重点工作,嵌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任务。

一方面根据村委会的党员干部、村民、学生、流动人口等各层次人员不同的法律需求,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内容紧跟重点时期重点工作,在宪法日、土地日、村两委换届选举时期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

一方面整合地区资源,充分发挥当地法庭、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业务专长,举办普法培训班、法律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再通过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面向基层群众开展普法宣传,让群众“时时见法、处处学法”,助力提升乡村基层依法治理整体效能。

涉农立法、执法与乡村司法保障协同发展

涉农立法是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2020年以来,市司法局完成法律审核,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出台了《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北京市种子条例》等涉农地方性法规,对《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涉农地方性法规草案进行法律审核,将《北京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列入市政府立法计划,逐步丰富和完善全市涉农法规制度,为促进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同时,以通州区为试点,探索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体系,加强基层一线涉农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推动执法记录仪和移动执法终端分批纳入涉农行政执法人员基本装备保障。

2021年,市司法行政系统落实推进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通过选拔、登记、培训等环节,在全市13个涉农区共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9327名,并建立了工作台账,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均至少有一名“法律明白人”的阶段性目标。另外,在全市6869个村(居)建立“一村一居一法律顾问”的工作网络,配备1967名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四级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律师服务基层依法治理、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作用日益凸显。

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北京农村居民对乡村法治建设的各项满意度较去年均有提升的统计结果说明,北京持续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有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Tag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