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中国的人均GDP在公元1000年左右处于世界最高水平
原标题:李稻葵: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研究告诉我们什么
今天没有人讲得清中国经济史的李稻大图像,尽管我们许多前辈和同人作了杰出的葵中研究,但也多是国的对单个地区或单个话题,有特别的人均了解。只有了解自己完整的元年过去,一个民族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左右最高今天。而了解过去的处于基础工作,是世界水平了解这个民族过去历史上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并进行国际比较。李稻我们的葵中研究得出了以下几个基本结论。
第一,国的中国古代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按当今的标准看是十分落后的。例如,元年我们发现按1990年美元测算,左右最高明代人均GDP约为920美元,处于清代约为760美元,低于改革开放后的水平。注意以上美元计价的绝对值取决于古代与现代的货币比值,按照实物产量乘以当今世界物价计算,以上收入水平更低。作为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生命的经济价值,是远远低于现代人的。战争中生命牺牲的经济成本比今天低很多。
第二,从北宋初年到明代,中国人均GDP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波动,清代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我们的分析表明,人均GDP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速度超过资本、土地的积累速度。在将近900年的时间里,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这一下降没能被粮食亩产量的上升所弥补。换言之,人均占有的土地量、劳动工具包括牲口数量是下降的,这导致劳动生产率不断降低。
第三,通过国际比较我们发现,在宋代中国的生活水平世界领先,但在1300年(元代大德四年)之前已经落后于东罗马帝国,1400年(明代建文二年)前后被英格兰王国超过;1750年(清代乾隆十五年)之前,虽然中国的部分地区和欧洲最富裕地区的生活水平相距不远,但是作为整体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欧,因而,东西方的大分流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这一发现与以上人均GDP逐渐下降的发现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中国人均劳动生产效率的不断下降对于经济发展、国家进步而言是重要的负面因素。
客观评估古代经济发展是为更好地了解现在展望未来。以上发现是过去十几年来我们的研究团队长期努力的结果。如何解释我们的研究发现?有人说,我们的发现证明中国历史上并没有那么强大;也有人甚至据此讲,中国历史上并没有那么辉煌。这些说法都错误地解释了我们的发现。我们的发现是说,中国的人均GDP在公元1000年左右处于世界最高水平,只是从公元1300年左右开始落后于意大利,1400年开始落后于英格兰王国,这并不等同于说中国在历史上没有那么辉煌。相反,这说明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比我们之前的认知更加早熟,古代社会达到人均发展水平的高点比我们之前的认知更早,中国经济开始落后于西方的时间段也早于世人的认知。
那么,如何解释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比之前认知的更加早熟、落后于西方的时间段比我们的认知更早这一发现?我个人倾向于做如下解释: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在很早就进入了一个高水平的超级稳态。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很早就在意识形态上达成统一的国家,西汉时期就已经达成了这种统一。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也相对成熟得非常早。又由于中国处于欧亚大陆的最东端,没有受到太多外来者的侵占和攻击。所以,中国出现了一个政治上相对稳定,以孔孟之道为核心、意识形态相对统一的大一统体制和政治经济结构。这种结构使中国的经济很快就达到了增长的潜在水平,进入到一个稳态之中。由于中国社会相对稳定,处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孔孟之道崇尚多子多福,中医又有较为发达和早熟的保健和生育技术,这使得人口增长得非常快。这样一来,中国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大而不强、稳定又相对脆弱的帝国形态。
这并不是说中华文明落后于世界,而是说明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中比较独特的一支。据此,有一个推论就是,中国如果没有和外界发生直接的交流和冲突,就不可能发生英国式的工业革命。因为中国的人均GDP下降,但劳动力并不短缺,对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创新需求不足。尽管在中国的个别地区如江南的人均GDP相对较高,但是不可想象在大一统的体制下,局部地区出现资本主义体制,而整个国家仍然是封建体制的状态。
目光转向今天,中国为什么能够迅速地发展?因为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稳定性和生命力,这种自洽的、稳定的文明体系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产生了自我革新和自我变更的动力,促使中国近代以来发奋自强、逐步开放,最终带来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巨大成绩。研究历史告诉我们过去,目的是展望未来。研究过去让我们懂得了自身的发展历程,也更加让我们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这正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坚持改革开放的动力。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百科)
-
大摩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1093)“增持”评级,目标价13港元。公司今年第三季销售同比增长16%至79亿元,符合该行预期。分板块而言,咖啡因及抗生素类药品引领增长,同比分别升56%及24%;至于维他 ...[详细]
-
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领展房产基金00823)“买入”评级,目标价65.2港元,为跨周期的防守之选。该行继续看好公司,因其即使在宏观因素影响下,仍表现坚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可以受益于未来不同地区的复苏, ...[详细]
-
新京报讯 据@气象北京消息,北京常年1991—2020年平均)入冬时间10月31日)。2022年入冬日期为11月3日。根据2022年10月20日以来气温实况计算,滑动平均气温序列自11月5日起连续5天 ...[详细]
-
中国商飞获300架C919确认订单,有实打实的新增订单,也有过往意向订单的转化
来源:出行一客融资租赁对制造商和购买方都更为稳妥,商飞的议价能力正在增强;客舱内部同时曝光文 | 施智梁 陈洪杰2022年11月8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产大飞机C919获得300架 ...[详细]
-
复盘债市起伏一周:跌势如何蔓延,何种产品/资产受伤最重,净值化有哪些深远影响?
本周债市已通过涨多跌少的方式逐步企稳,21日中证全债指数上涨0.09%,22日仅微幅下跌。就在上周,债市以一周跌去两三个月涨幅的暴跌速度上演“踩踏”行情,中证全债指数上周下跌0.6%,急跌速度之快令很 ...[详细]
-
喜茶丧失创业动力,前员工吐槽“企业文化就是听土皇帝吹牛发家史”
作者丨古廿 编辑丨伊页没有人可以永远正确,用来形容今年喜茶的遭遇,应该再合适不过了。先是年初爆出裁员风波,紧跟着又掀起降价计划,接连打破这家新茶饮高端品牌昔日的明星企业形象。近日,又被媒体爆出最后一 ...[详细]
-
乌镇峰会嘉宾热议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如何作为——科技创新,“下”沉“上”攀同时发力
浙江日报 记者 夏丹 王柯宇11月9日下午,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企业家论坛如约而至。中外与会嘉宾围绕“激发创新活力 促进健康发展”主题展开交流,分享互联网创新经验。当今世界,数字技术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深圳出台人才购房新政,光明区住建局称“最近几天,咨询量大大超过日常”
人才购房新政,来了!这几天,深圳市部分区住房和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特别忙碌。“每天都有100通左右的电话过来咨询!”近日,上证报记者致电深圳市光明区住房和建设局相关人员时,对方表示,“最近几天,咨询量大 ...[详细]
-
工信部郭守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尽快完成积分管理办法修订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王琳琳)11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尽快完成积分管理办法修订,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同时保障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