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降薪:管理层带头领一半,其他员工打7折!发生了什么?

编辑/裴健如 何小桃 盖源源
11月21日,知名折一份威马汽车CEO沈晖发布的新能薪管内部信在网络上流传。内部信显示,源汽2022年充满挑战和困难,车品威马汽车也面临着资金、牌降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理层领半压力。
“今年10月以来,工打公司实施了一系列降本措施以应对资金压力。知名折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新能薪管同时对公司整体运营费用进行精简,源汽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车品”威马汽车创始人、牌降董事长兼CEO沈晖在内部信中表示。理层领半
图片来源:网传威马汽车内部信截图具体来看,工打从2022年10月开始,知名折威马汽车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的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的基本工资;调整公司发薪日,从次月8日发放上月工资调整为次月25日发放上月工资;本年度不再发放额外奖金(第13薪)、留任奖金(第14薪)及年终奖,暂停发放购车补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威马汽车员工处了解到:“上述情况属实。”
事实上,威马汽车的控本举措已经体现在终端市场。记者近日走访上海地区威马汽车体验店时注意到,某商场里的威马汽车体验店中,汽车销售、展车与柜台均已撤离,只留下店里的多媒体仍在播放威马汽车相关广告。“(他们)大概是在11月搬走的。”该商场的员工告诉记者。
从终端销量来看,今年10月,威马汽车销量为1117辆,今年前10个月累计销量约3万辆。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一样,威马汽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根据威马汽车之前发布的招股书,2019年~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7.6亿元、26.7亿元、47.4亿元;对应净亏损分别为41.5亿元、50.8亿元、82.1亿元,亏损额持续增加。
而需要资金“输血”的威马汽车一直在寻找融资。威马汽车招股书显示,2021年10月~2022年3月,威马汽车完成D轮融资,募集资金5.96亿美元。根据公开资料,威马汽车共进行了A至D轮12次融资,累计募资超410亿元人民币。
但造车本身所需的资金是巨大的,为此,威马汽车也在寻求登陆资本市场,并经历了一波三折的上市过程,至今仍在等待审批。
早在2020年,威马汽车宣布将全力抢滩“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2021年初,上海证监局发布公告称,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辅导验收及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条件。随后,威马汽车就进入了静默期。之后在2022年6月,港交所官网发布文件显示,威马汽车已提交上市申请书。转战港股之后,因为还有审阅、听证、路演等一系列程序,威马汽车一直处于静默状态,直至此次沈晖的内部信在网络上流出。
有行业人士认为,沈晖内部信中所提及的降薪控本举措,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到洗牌期。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到了市场化的发展阶段。一个产品如果没有被市场完全接受,是很难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市场中的造车新势力和‘老势力’数量不少。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今后一定会有一部分企业倒下来。市场是有‘优胜劣汰’这一规律的。不过,我相信那些保持定力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一定会坚持到最后,取得长远发展。”
相关文章
造车新势力8月成绩单出炉:理想“爆冷”仅交付4571量,AITO问界系列首破万辆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造车新势力8月成绩单出炉!:8月交付10677辆汽车,同比增长81.6%9月1日晚间,蔚来在港交所公告显示,蔚来于2022年8月交付398辆ES2025-07-06泓德基金权益投资“势力版图”微变,王克玉“可见度”上升,“一号基金经理”可能易主
个人系公募机构中,泓德基金曾是“成长范本”。但“成长范本”也总是会面临其他机构遇不到的“成长烦恼”。其中,几位投资大将如何“定位”,咖位谁前谁后,也是烦恼之一。其他新生代机构愁的是没有明星。而泓德“烦2025-07-06- 每经记者 孙磊 每经编辑 裴健如 本该在2025年结束任期的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被一场董事会特别会议宣布提前“下课”。日前,大众汽车集团宣布,迪斯将于8月底离职,原保时捷CEO奥博穆将作为2025-07-06
拜登很“芯”急:芯片法案投票前夕 召集业内人士开会敦促迅速过审
财联社7月26日讯编辑 刘蕊)在美国参议院即将就芯片法案举行投票前夕,美东时间周一,美国总统拜登召集多位企业领袖和政府官员举行了圆桌会议,再次敦促国会迅速采取行动,向他提交芯片法案。拜登敦促参议院快速2025-07-06- 来源:浙江日报城乡养老机构冷热不均怎么破、专业人才紧缺问题短板如何补、医护康养一体化怎么做……近日,宁波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就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举行专题询问会。会上,宁波市发改委、民政局、教育局等12025-07-06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董添受下游需求不足、煤炭价格高企等因素影响,水泥行业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业绩普遍表现不佳。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部分水泥企业二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