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人均住房10年增加8.3平方米 增幅27.4%
近十年来,中国住房增幅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从2010年的城镇30.3平方米增加至2020年的38.6平方米,10年间增加了8.3平方米,人均增加了27.4%。年增
近十多年来,加平中国住房供应规模持续增加,中国住房增幅住房短缺矛盾逐步得到解决。城镇住建部日前介绍,人均根据“七普”数据,年增2020年,加平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8.6平方米。中国住房增幅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国家统计局此前不久公布的城镇《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推算,近十年来,人均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从2010年的年增30.3平方米增加至2020年的38.6平方米,10年间增加了8.3平方米,加平增加了27.4%。
需要说明的是,在人口普查的统计中,城镇住房的统计包括了城市和镇两个部分。按照统计上的城乡划分,镇是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在镇一级人口中,县城是最主要的部分。数据显示,十年间镇一级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10.26平方米,增幅为32%,比同期城镇整体增幅高4.6个百分点。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十年间增加了7.37平方米,增幅为25.2%,比同期城镇整体增幅低2.2个百分点。
分省份来看,有11个省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了40平方米,分别是西藏、湖南、江西、河南、湖北、广西、江苏、云南、福建、陕西和安徽。这其中,只有江苏和福建来自东部沿海,其他省份均来自中西部地区。
表:全国及各地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数据计算整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西部省份这十年来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大幅提升,数据显示,西藏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0年来增加了15.8平方米,江西这一数据增加了12.5平方米。河南、广西、云南、陕西、贵州、青海、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和吉林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0年增量均超过了10平方米。
相比之下,广东、上海和北京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位居后三位,分别为30.9平方米、31.1平方米和33.7平方米。同时,这三个地方10年来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增量也比较低,其中广东十年来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仅增加了4.6平方米。
人均住房面积受分子(住房供应)和分母(人口)两个方面的影响。比如广东人口增加最多,虽然供应也在增加,但人均下来增加的量就比较小,未来住房增量空间仍比较大。数据显示,根据七人普数据,流入广东的人口达到2962万,在全国各省份中遥遥领先,比2010年增加了812.43万,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相比之下,中西部、东北不少省份人口增加的少、甚至外流,住房供应增加较多,因此人均住房面积也比较高。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对第一财经分析,人均住房面积大小和房价也有一定关系。比如广东的深圳、广州,房价比较高,这些城市的居民买房会更追求功能性,更多地追求房间数量,相应会舍弃掉舒适性,这也是当前很多小面积的三房户型比较多的原因所在。这样一来,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也会比较小。
图:广州广钢新城(林小昭/摄)张波分析,未来要改善住房条件,对不同的城市来说衡量尺度不一样,需要结合居民的收入和房价收入比水平来看。比如同样对于三房的户型,一些城市房价水平比较低,居民希望的三房面积可能就比较大。而如果换到一线城市,三房可能能够在100~110平方米就是更好的户型方式。因此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对于改善居住条件的理解也有差异性。
“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来转向。”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9月14日“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王胜军表示,住建部将顺应群众的期待,加快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着力提高住房设计和建设水平,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居住生活需要。
(责任编辑:时尚)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疫情存扩散风险时 疫情所在区每日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
- 英国作家:西方走向新的衰退,却期望中国崩溃
- 多地执行“一人购房全家帮”,父母公积金可提取帮子女付房款还贷
- 超级打新周来了!11只新股,国产无人机和芯片龙头最受关注
- 突发!北京通州广通小区一人初筛阳性,小区临时封控只进不出
- 充电桩概念股超三成获机构持仓 或成市场新风口
- 首张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背后:科学家耗费数十年研究
- 日本福岛县葛尾村正式解除避难指示 首次允许返乡定居
- 吉林:“皇封村”“爷仨小烧”等5批次酒类样品不合格
- 唐山打人事件背后,潮牌BOY LONDON这次算是躺枪了
- 唐山市回应女子实名举报涉黑团伙:已关注,相关部门正在调查
- 没了1900点!5178点七周年,最牛基金暴赚超240%!最惨巨亏近60%!基金经理发话了
- 北京金融局副局长赵维久:营造以北交所为核心的金融生态
- “付费内推实习”大行其道?大学生要警惕这种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