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期待可持续信披“国标”加速落地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作为重要战略,国标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工作在近期得到中央部委的业界进一步明确。比如,期待国家发改委召开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时强调,可持下半年要稳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续信银保监会明确下一步将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披加
而随着近年来绿色金融和ESG(环境、速落社会、国标治理)投资快速发展,业界投资者对充分披露环境信息的期待需求大幅增加。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近日明确指出,可持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续信健康发展,离不开全面、披加准确、速落及时的国标环境信息披露。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随着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的加速推进,中国迫切需要出台统一、规范的可持续披露标准。我国的ESG信息披露标准不仅要兼顾实质性、定量化和本土化,在具体指标上还应符合国情。此外,构建可持续投资体系还需重视对本土评级机构的培养建设。行业协会、自律组织应更多地参与标准制定中。
制定符合国情的
统一ESG信披标准
近年来,全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快速推进。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就在4月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指出,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计划在2022年底前发布一套ESG披露准则,预计2022年年底发布,并可能最终在全球被广泛采用,对中国公司影响较大。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理事长屠光绍在8月5日的“CF40·孙冶方悦读会”暨《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及应用研究:全球趋势与中国实践》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从国内现有的政策及监管层发声来看,当局正在持续完善和改进披露标准;环境信息走向强制披露趋势已非常明确。
在他看来,中国应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披露标准。但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国际标准,应根据我国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全球实现完全一致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并不现实。”
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同样建议,我国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应该兼顾实质性、定量化和本土化,可持续信息披露体系需兼具统一和差异,在跨公司、跨行业和跨地区维度上相对可比的同时,也应识别不同行业特有的ESG问题,引导公司重点披露、提高实质性。此外,可持续信息披露需定性和定量结合,仅依靠定性分析难以避免主观偏差,也难以准确判断对公司的影响程度。
同时,他还认为,可持续信息披露体系的指标应讲“中国特色”,比如在指标中更加强调生产安全、参与扶贫攻坚、助力共同富裕等。
强化本土评级机构
合力健全评价体系
不仅是讨论信息披露标准,多位受访专家还谈及构建整个ESG信披体系的建设工作。专家指出,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除了缺少统一定义和口径的披露标准,以及参考境外披露标准时相关内容可能“水土不服”外,缺乏有较大影响力的本土评级机构等第三方力量同样需要重视。
屠光绍对记者表示,可持续投资是一个体系,既有底层的信息披露标准,也有评价体系、评价分析工具等。因此,构建完善的可持续投资体系,需要在各个环节努力,包括健全中国评价体系,特别是要提升评价能力。
“评级机构确实是一个瓶颈。”詹余引表示,我国可持续信息评级机构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主要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方面是评级机构如何针对不同行业构建评级体系、指标、权重。另一方面是目前缺乏足够的可持续披露信息。
对于评级机构的建设,工银瑞信基金总裁高翀呼吁,行业协会、自律组织可以进行更多地参与讨论与协同行动,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一定是行业一起参与讨论、制定出来的。
施罗德投资集团中国区总裁郭炜建议,国内监管规则可以为重要性原则提供一个判断标准,将主观性纳入框架中,或者根据重要性水平,逐步划定强制披露、半强制披露。这样,在ESG评分上,披露质量高、披露内容充分的企业会被自动奖励,披露质量差、披露内容少的企业会被自动惩罚,有利于国内形成更好的可持续投资生态。
(责任编辑:探索)
- 营收增长、大幅减亏,但快手海外业务也很难讲出新故事
- 美国司法部安排更多律师 加大对苹果反垄断调查力度
- 消息称高盛已放弃 Apple Card 之外的消费者信用卡业务
- 汉港控股获主席汪林冰增持230万股
- 八部门印发五城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方案 明确畅通科创企业上市融资渠道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1月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17.21% 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42.70%
-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投保315:355家上市公司索赔条件出炉 适格股民可高度关注
- 易会满: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 投行预测纽元将小幅走高,一季度末前或涨百点至0.64
- 杨德龙:探索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做中国特色价值投资
- 民生加银基金FOF:重仓自家基金”踩雷“,连续2年业绩垫底
- 王滨被双开,中国人寿集团党委: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
- Mysteel解读:蛋价陷“僵局”短线行情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