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定价“软着陆”和定价“衰退”谁更靠谱?
“不要和美联储作对(Never bet against Fed)”的软着陆警世名言还有效吗?2月会议官方纪要的措辞已然十分谨慎,但是美联奈何会议前公布的1月ADP就业和制造业PMI数据“不争气”,让市场有足够底气去捕捉任何“鸽”派的储定信号,例如承认通胀放缓,价和更加侧重金融条件的衰退持续变化而非短期变化。新闻发布会后金融市场迎来“狂欢”,更靠美元大跌,软着陆美股转涨。美联
不可否认,储定自2022年12月加息放缓以来,价和金融市场对于美国经济的衰退预期从“衰退”渐渐转向“软着陆”。对于不听话的更靠“华尔街”,美联储虽更乐见2023年经济实现“软着陆”,软着陆但可能并不认可当前金融市场对于“软着陆”的美联定价。具体而言,储定本次会议上在如下两方面的信号值得关注:
仍担心控通胀力度不够。会议纪要继续保持通胀水平“仍高企”的措辞,趋势能否延续成为关键,美联储现在仍担心在控通胀方面做得不够,可能还需至少3个月的数据予以验证。目前看来经济放缓对于政策影响的权重仍处于次要地位。
仍有两次加息的空间,年内降息的可能性有限。这是美联储和市场最大的分歧所在,市场依旧认为本轮加息周期的顶点可能不及5%(这意味着3月之后至多还有一次加息),且下半年将转向降息,但在美联储看来这是偏乐观的,会议继续表示2022年12月议息会议对利率峰值的预测(5%-5.25%)是合理的(这意味着还有两次25bp的加息空间)。
为什么美联储并不认可当前市场对于“软着陆”的定价?我们认为核心在于市场对于美联储2023年降息近50bp的预期上,这与美联储的政策框架是相矛盾的。在美联储看来,达到2023年降息50bp门槛需要满足如下两个条件:一是美国经济在上半年就陷入衰退;二是美国核心通胀年内回归至2%。
条件一意味着当前市场应该预期美国经济“衰退”而不是“软着陆”;条件二显然不符合当前美联储对于2023年通胀的预测。因此在美联储看来,2023年更为现实的情景是在经济实现“软着陆”的同时,核心通胀回归至3%附近。而在这一情景下,美联储更倾向于将利率维持在当前甚至略高的水平,并不急于在2023年降息。因此,比市场定价更偏鹰派的美联储意味着短期内美股的上涨并不可持续。
展望后市,为捕捉美联储和市场分歧变化,我们认为两个经济金融指标将是值得持续关注的重点:
金融条件:“软着陆”和“再通胀”之间的微妙平衡。我们一直强调金融条件指数是观测美联储政策传导的重要指标:一方面,持续宽松的金融环境有助于经济的回升,但是另一方面,金融条件指数的连续回落也往往意味着通胀的企稳。
金融条件需要警惕输入型宽松。2023年的特殊之处在于,中、欧经济复苏的预期逻辑下,美元指数将被外部因素驱动走弱,推动金融条件向宽松变动,为了对冲这一输入型宽松,除了政策转向要极其谨慎外,引导相对紧缩不足的股市和信用债市场调整可能是重要的手段。
实际薪资上升将增加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就业稳健和通胀加速回落,将导致名义工资增速的放缓要明显慢于通胀,这反而会使得实际工资增速上升。若实际工资持续增长,叠加居民储蓄率及杠杆水平较低的支撑下,2023年美国经济“软着陆”的概率将大大提升。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超预期上行,美国经济提前进入显著衰退,毒株出现变异,疫情蔓延形势超预期恶化。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川阅全球宏观”,作者:陶川、邵翔;智通财经编辑:刘家殷。
(责任编辑:时尚)
- 股指期货小幅收涨 IH主力合约涨0.36%
- 收评:港股恒指跌0.07%美团大跌逾6% 知乎飙升40%
- 今生缘酒厂生产的人参枸杞酒不合格
- 农业银行:正在加快保交楼专项借款配套融资等项目筛选评估等工作
- 11月LPR持稳 专家:未来5年期报价或降15基点
- 泛华的平台梦_北京商报
- 新年理财子“冲规模”花样多 混合估值、现金增强、长封闭选什么?
- 众筹屡破纪录 “电影+衍生品”市场的春天要来了
- 贝尔世界杯首秀破门 美国1-1威尔士
- 1月乘用车销量同环比增速均创新低 自主品牌份额再提升
- 八马茶业三战IPO毛利率56%净利率仅10% 王文彬家族控股63%“姻亲圈”身家867亿
- 2023企业用工新政新规,加大力度保障劳动者权益
- 中兴商业:员工服装秀,展示企业风采与活力
- *ST长方子公司被立案 对并购标的应更严格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