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评论:不应以“智能”之名,把新能源汽车变成“广告大屏”
原标题:不应以“智能”之名,智能把新能源汽车变成“广告大屏”|新京报快评
▲资料图。新京新在某新能源车生产车间内,报评工作人员在生产流水线上作业。应之源汽图/新华社近日,名把据上游新闻报道,车变成广9月23日,智能重庆的新京新刘女士驾驶新买不久的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车载导航行驶时,报评中控触摸屏突然出现弹窗广告,应之源汽遮挡了导航信息。名把
对此,车变成广相关厂家客服回应称,智能“如果车主不愿意接收相关信息,新京新我们将不再推送相关信息给车主。报评从现在情况看,活动后台显示已全部停止(推送)。目前还不太清楚今后是否再次推送弹窗”。至于纯电车车主如何关闭中控屏弹窗广告推送功能的问题,客服表示:“目前还不清楚。”
弹窗广告不罕见,但汽车驾驶中的弹窗却突破了公众想象。违背安全常识和用户意愿的广告任性弹窗,成功点燃了用户对“智能汽车”的焦虑。
打着“智能”噱头的产品,最终变成了用户自费买了一块随时在线的广告屏。在过去的几年间,这样“想弹就弹”的场景和新闻时常见诸报端。例如,有着智慧大屏的冰箱会突然播放广告,有智慧大脑的电视机不看广告就开不了机等等。
弹窗广告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戳破了部分新能源汽车在“智能”上包装出来的宣传。在过去的商业叙事里,包括汽车在内的智能硬件,声称要以联网、语音识别和大数据能力,来拓展用户的信息交互渠道。
但上述宣传落到产品层面,消费者经常感知到的变化,往往是“为了一分便利而丧失了九分隐私”。例如经常有用户吐槽,如今车里有摄像头,冰箱也有摄像头,甚至就连电视机,也有摄像头。
对于汽车这样的产品来说,比起“大数据能够更精准知道你需要”,最重要的是如何让驾驶更安全。进一步说,就是如何让正在开车的驾驶员,感知到自己拥有对汽车的掌控能力,而不是正在驾驶着一辆可能随时会被人广告弹窗、被人录像甚至是被人远程控制的智能硬件。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厂商不顾用户安全推送弹窗广告”的营销伦理问题,而从深层上看,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智能产品“所有权边界”的问题。即,对于自己花钱购买的产品,用户是否有真正的控制权。
▲资料图。云南昆明一名卡车司机准备扫码充电。图/新华社当前,在智能硬件的商业模式里,某种程度上,智能化的部分,是通过大数据和联网,取走了用户隐私和控制权来实现的。这中间的边界,也因此而变得极度模糊。
举个例子,如果有人想在业主家里安装一块随时滚动播放广告的屏幕,那么,基于业主对住宅的所有权是确定且清晰的,不经过业主的同意就入户打广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智能硬件还缺少关于“数据传输、信息展示”的边界划分。因此,也就出现了当用户以为是在驾驶汽车,但还有弹窗广告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强行“同乘”。
去年开始,不管是特斯拉摄像头收集数据而引发的全球争议,还是某冰箱品牌未经用户许可而在屏幕上播放广告,均是以“智能硬件”的名义,窃取了用户对于产品及其数据的所有权。
在一些生活场景里,强行弹窗损失的只是用户体验,但在驾驶这样的危险场景下,弹窗所牺牲掉的可能是用户安全。“想弹就弹”的车机广告,也对责任认定、数据权益等法律和伦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今年9月30日,《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将施行,这正是对于此前互联网软件违规弹窗现象在政策上进行清晰界定。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在智能汽车等领域,必然也会有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地。
正在被逐步模糊的智能产品“所有权边界”,不能始终如此不明不白。类似于驾驶过程,中控触摸屏突然出现弹窗广告的情况,也不该用“不清楚”搪塞。任何情况下,用户都该拥有“不被弹窗”的权利。
撰稿 / 马尔文(互联网从业者)
(责任编辑:探索)
- 安阳火灾事故已造成38死2伤 涉事公司2021年无人参保
- 国家统计局: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
- 国家邮政局回应快递全国网点“大面积停摆”
- 国家组织冠脉支架接续采购开标 拟中选支架平均价格770元左右
-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面世”,众多金融机构摩拳擦掌构建科创金融创新模式
- 【新浪教育】杭州狄邦文理学校王华: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 红牛六年纠葛未了局:华彬红牛渠道式微,饮料帝国腹背受敌
- 美联储官员支持维持明年利率峰值在约5%
- Omida:2022年VR头盔销量或达到1250万个
- 顺腾国际控股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873.5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
- 京杭等四城一日卖地505.78亿元 民营房企加大拿地投资力度
- 台媒文章:维持两岸经贸关系至关重要
- 今年中国汽车销量前十:比亚迪飙升,长城沦为守门员
- 怡邦行控股发布中期业绩 净利润1547.2万港元同比增长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