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电池厂应声涨价 光伏产业链上游手握定价权

炒股就看,硅片权威,电池定专业,声涨上游手握及时,价光全面,伏产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业链
作者: 陆如意
[ 相关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硅片目前上游硅料价格处于较高位置,电池定硅片涨价很大程度是声涨上游手握受到硅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
今年以来,价光在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大背景下,伏产上游硅料价格创阶段性新高,业链迟迟未见“降温”苗头。硅片
硅片企业上调报价,电池定触发了光伏全产业链的声涨上游手握涨价潮,硅片、电池片企业相继更新产品报价。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整个光伏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越靠近上游,集中度越高,越往下游越接近终端需求,行业的集中度越低。这样的市场结构就意味着,上游头部企业的定价权更高,越往下游,市场竞争越激烈,有可能会出现打‘价格战’的情况。”
硅料价格创阶段新高
硅料产能的供不应求是其价格处在高位的主要原因。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34.1万吨,1~5月份累计多晶硅进口量为3.5万吨。根据海外生产企业检修及受运输影响等情况预计,上半年国内多晶硅总供应量约38.2万吨,与同期硅片产出相比,硅料供应短缺量在2万吨以上。
上周硅料涨幅进一步增大,这背后是硅企计划外检修带来的供应短缺及硅片价格上涨带来的价格支撑。
6月2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下称“硅业分会”)发布了硅料最新成交价,国内单晶复投料、致密料价格均超过2021年最高价格水平,达到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8.5万元/吨~29.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8.63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4.83%;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8.3万元/吨~28.8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8.42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5.10%。
硅业分会分析称,首先,新疆地区一家企业计划外全停检修,导致其部分长单供应突然中断,国内多晶硅供应总量减少的同时,临时补单需求也同步增加,硅料短缺局面更加凸显。
其次,7月份个别检修企业减产幅度增大,三季度新增3家企业计划检修,使得市场更加坚定了国内硅料供应持续短缺的预期。再者,硅片价格的大幅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下游对硅料价格涨势的接受度。
光伏产业链中,硅片环节与硅料联系最为紧密。受上游硅料供应短缺及价格持续上涨等影响,硅片价格于6月底开启上涨“通道”。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硅片市场的涨价主要始于近日一线硅片企业的调价。
6月24日,硅片龙头(002129.SZ)上调硅片报价,将N型、P型各尺寸硅片价格全面上涨0.27元至0.53元,涨幅在4.74%至6.61%之间。记者注意到,本次中环调价的幅度较两月前有所增加,各尺寸厚度的硅片价格均有较大幅度上涨。6月30日晚上,“光伏茅”隆基绿能(601012.SH)也宣布上调硅片价格,各尺寸硅片价格上调幅度均超6%。
业内认为,此轮硅片价格上涨背后是硅料供应的进一步趋紧。供给方面,由于某硅料厂计划外的停产,造成7月之前供应停止,导致硅料端供应紧张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隆基绿能相关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上游硅料价格处于较高位置,硅片涨价很大程度是受到硅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不过硅片的价格不完全取决于硅料的价格,也和下游组件厂商的需求相关。” 一位光伏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市场供需方面,目前,硅片环节维持紧平衡态势。据硅业分会统计,6月份,国内硅片产量提升至26.5吉瓦(GW),环比增幅为1.92%。其中,单晶硅片产量提升至25.7GW,增量主要来自新增产能陆续释放,多晶硅片产量维持在0.8GW。
价格向下游传导
眼下,光伏硅料的价格对产业链价格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继一线硅片企业上调报价后,价格继续向下游传导至电池片、组件环节。
7月1日晚间,电池龙头(600438.SH)宣布上调各尺寸电池片报价。与上次报价相比,本次调价中210尺寸电池片价格上涨5分,报价1.23元/瓦;182尺寸电池片价格上涨6分,报价1.26元/瓦;166尺寸电池片上涨7分,报价1.24元/瓦。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此轮调价幅度较上一轮更大,上个周期的调价幅度都在2分钱以内,而本轮上调达5分钱以上。调价频率上,电池片的调价速度有所加快。据官网时间表,通威电池上一次调价还是在6月中旬,距7月1日最新的调价时隔不到半个月。
而电池片环节调价“速度”及“幅度”双双走强,也是由于受到产业链上游涨价影响加深,上下游之间的价格的传导速度加快。
组件方面,目前一线组件厂的排产情况基本暂未受影响。硅业分会数据显示,一体化企业开工率维持在80%~100%之间,其余企业开工率维持在70%~80%之间。
某组件厂内部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二三线的组件厂可能存在停产,因为没有垂直一体化产能,它们的成本很高,硅料涨价必然带动行业洗牌。”
据最新披露的产业链调研情况,全球排名前六的组件厂中,隆基绿能排产至少与6月份持平;(002459.SZ)、阿特斯(CSIQ.US)排产环比持平;(688223.SH)、(688599.SH)排产环比增加约10%;(300118.SZ)表示未停产,后续根据组件价格调整排产。
“一体化程度较高的龙头企业排产均稳中有升,传言中的减产、停产或主要限于成本相对较高、外销比例不高的二三线企业。”天风证券称。
“2022年,我们的组件出货目标是50GW~60GW,目前组件订单在持续签署中,并从4月份开始提高交付量。”隆基绿能相关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外部市场环境非常复杂,但在眼下全球能源加速向“低碳”转型的背景下,公司对市场的需求仍然保持乐观判断。
就上游硅料涨价对企业的影响,东方日升(300118.SZ)相关人员回应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公司有自己的硅料、电池片的量产,因此可以很好地控制一部分成本。上游硅料涨价在近两年确实产生成本上的压力。但我们也在逐步布局上游产品,通过‘自产自用’的硅料电池片大大降低我们的组件成本。”
“听到了中下游的一些声音,我们7月份的排产也会有所调整的,目前没停产,自己有料还是比较能扛得住。”东方日升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产业链的市场结构决定了上游定价权更高,相较于下游企业,盈利情况较不易受到市场竞争的“挤压”。
胡麒牧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越靠近上游,集中度越高,越往下游越接近终端需求,行业的集中度越低。光伏产业链的这种市场结构就意味着,上游头部企业的定价权更高,越往下游,市场竞争越激烈,有可能会出现打‘价格战’的情况,每个厂商的定价权都会很低,进而难以保障盈利。”
“上游的硅料、电池片生产厂商可以让自身的产品价格跟随原材料上涨,上游的盈利不会受到挤压。但是到了下游,因为市场集中度低,存在市场竞争,厂商有可能通过降低自己的价格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以‘价’换‘量’,继而容易引起价格竞争,压缩这些企业的盈利空间。” 胡麒牧称。
(002506.SZ)执行总裁张坤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国内市场价格的透明化,未来,光伏企业要想维持竞争力需要发力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布局,在单一环节‘夹缝生存’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
相关文章
- 新京报讯 11月23日,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公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检通告,包含7大类食品共614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13批次,其中2批次食品涉及重金属污染问题。通告显示,海口美兰朱记澄湖大闸蟹江海水产商行2025-07-06
- 当地时间6月13日,音乐软件Spotify发布声明称,将收购AI语音平台Sonantic。声明指出“我们已确定在我们的平台上进行文字转语音功能的数个潜在的机会。我们相信,从长远来看,高质量的语音对增加2025-07-06
- 6月13日“上海市节能宣传周”正式启动,上海市交通委发布了《2021年上海绿色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上海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增长显著。据《报告》披露,2021年,上海全年对外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12025-07-06
宇宙行大动作!运营8年突然宣布关停 银行业为何做不好这项业务?
运营8年的电商平台“融e购”将于月底关停,这一消息也映照出银行系电商从备受瞩目到边缘化的发展困境。日前,工商银行宣布,因业务调整,将于2022年6月30日24:00停止融e购个人商城相关服务;融e购企2025-07-06泛华金融Q3净利润同比增长142% 信贷损失拨备增至4230万元
11月22日,泛华金融(CNF.US)公布了其2022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利息和服务费用收入总额为4.17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而去年同期为4.57亿元,同比下降8.8%。2025-07-06- 法国总统马克龙6月13日呼吁增加国防预算,称法国现在正处于“战争经济”时期。他表示,欧洲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国防工业,以避免依赖其他地方的供应商来满足欧洲的军备需求。据法国24电视台报道,马克龙13日在欧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