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办理文物市场行政执法“第一案” 涉案青铜器系西周和春秋时期文物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简称“总队”)近日查处了一起北京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国家禁止买卖文物案,第一案该案涉及的北京办理2件青铜器经鉴定为西周时期的三级文物和春秋时期的一般文物,涉案文物级别高,文物物在全国文物拍卖市场内较为罕见。市场涉案
据介绍,行政西周此案的执法办理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实施以来,北京市拍卖国家禁止买卖文物的青铜器系秋时期文“第一案”。该案被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和国家文物局列为联合督办案件。和春
2022年3月,第一案根据相关线索获悉,北京办理北京某拍卖公司拍卖的文物物部分文物涉嫌违反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对此,市场涉案总队立即成立专案组,行政西周全力攻坚此案。执法经过初查发现该公司在2021年秋季拍卖会某专场中有部分文物因涉嫌倒卖文物已被公安机关查封扣押,青铜器系秋时期文专案组成员积极协调公安机关、文物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案件查办工作。
执法人员综合调查走访、现场勘查情况查实,该拍卖公司2021年秋季拍卖会预展阶段的3216号郑羌伯鬲、3217号伯荀父鼎两件文物拍卖标的为该公司的委托方负责人李某通过伪造铭文、著录的方式骗取文物部门审核,从而进入到文物拍卖预展环节。经鉴定,3216号郑羌伯鬲为三级文物、3217号伯荀父鼎为一般文物。李某因涉嫌倒卖文物罪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相关拍卖文物标的已被公安机关依法查封扣押。
北京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因无法提供文物的合法来源证明,该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十一条第四款之规定。2022年6月16日,总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七十一条第二款之规定,对北京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作出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
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对文物盗掘、倒卖文物等文物犯罪打击力度逐年加大,违法人员企图通过正常拍卖程序使非法文物合法化,将视线转移到文物拍卖行业,把文物市场变成销赃的重要渠道。为进一步强化对文物市场领域的有效监管,积极应对文物拍卖乱象引发的违法问题,总队认真落实文物市场执法主体责任,切实加大对文物市场动态监管力度,把握好文物拍卖入口关,依法严肃查处文物市场违法行为,进一步净化首都文物市场秩序。
(责任编辑:娱乐)
- 新西兰酝酿把投票年龄降至16岁,获最高法院支持
- 医药股可能持续走牛,这三股值得关注?
- 快递公司3月业绩普涨 价格维系在去年双11高位引商家担忧
- 从今天开始,上海将连续三天在封控区开展核酸筛查
- 友邦保险11月23日斥资约2.25亿港元回购301.74万股
- 美国一联邦法官推翻美CDC公共交通“口罩令”,白宫:令人失望
- 裂开的小行星砸向地面,点燃了10%的北半球,让人类遭遇了千年寒冬
- 警惕!新增1+28,这个工业重镇多地发布最新通告:静态管理、全域封控、全员核酸
- 政策支持高效节能电机 概念股二季度业绩环比显著回升
- 快讯:钢铁板块拉升走高 金岭矿业涨停
-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
- 画面曝光!波兰通过公路向乌克兰投送苏式坦克
- 国是金融改革智库首席专家刘胜军:推进金融改革要注重整体改革 要找准突破口和爆破点
- 李强:朝着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全面攻坚